如何评价河南卫视春分奇遇记?
3月19日晚间,《春分奇遇记》在河南卫视播出,网络平台同步播出。与河南卫视“奇妙游”系列节目相似,这次的《春分奇遇记》的收视率依旧不佳。因此,再讨论其收视率成绩,已经毫无必要。和以往的“奇妙游”内容相似,我担心的依旧是节目编导们会出现常识性错误,在上星媒体平台上播出,产生对部分观众不可挽回的误导。早前,我曾对河南卫视《重阳奇妙游》进行对纠错,详见文章:《重阳奇妙游》河南卫视首播,开局便出俩错误,汝阳和汝南分不清。在我认真纠错之后,《重阳奇妙游》在上线的正版视频平台当中,悄咪咪更改了一个错误。但是,上星卫视播出时候的错误,已经无法挽回,甚至于可能会形成以讹传讹的问题。这次的《春分奇遇记》虽然只有16分钟的时长,但却依旧是问题连连,目前来看,是三处错误,一处疏漏。本文对这些错误和疏漏进行商榷,以期抛砖引玉,有不对处,望指正,若是对,还望河南卫视尽快改正第一处错误,“候”字读四声,而不是二声。在河南卫视《春分奇遇记》的开篇,出现了一位节气老人,这位老人有一句台词,“五日一候,三候一节”。我反复地听了几遍,《春分奇遇记》在优酷的完整版本当中,这位老人对于第一个“候”字的发音是“hou”的二声,第二个“候”的发音是“han”的二声。这两处错误发音,着实让人吓了一跳。“气候”、“气候”,这个“候”字读四声啊,没有争议啊。是不是有可能“候”字有古语发音,和当下的四声不同呢?我认真查证了古汉语大家王力先生主编的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。在王力先生的这本古汉语学习必备字典当中,“候”字也只有四声,没有其它发声。作为一家上星卫视平台,在关键字眼上出现发音问题,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错误。第二处错误,五日一候,三候一节吗?在河南卫视《春分奇遇记》的开篇,节气老人的台词部分,出现了这么一句,“五日一候,三候一节”。这也是着实的错误了。我们较为平常的说法是,五天为一侯,三侯为一气,三气为一节,一年为八节(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),两节为一季,一年为四季。河南卫视说的“三候一节”显然是越级了,应该是“三候一气”才是。《素问·藏象论》当中,也是这么写的,“五日谓之候,三候谓之气”。南宋王应麟的《玉海》当中,也有相似的说法,“五日为一候,三候为一气”。这里边,“气”和“节”还是不一样的。文化节目,最忌讳的就是胡编乱造与移花接木。我们应该遵循有一说一的原则,古人古书当中怎们写得,我们就怎么引用,一定不要乱来,不然就闹笑话。作为上星卫视,出现这种错误容易,但给把错误当正确的观众重新纠正,就非常难了。第三处错误,《淮南万毕术》是刘安写的书吗?河南卫视的《春分奇遇记》当中,淮南王刘安刚出场的时候,拿着竹简在写东西,内容上显示,是《淮南万毕术》的一些字。刘安穿越之后,对刘一旦小朋友说,你怎么会有我的书?河南卫视似乎想说,《淮南万毕术》是刘安自己写的书。节目内容当中,传递出来的,似乎是这么意思。如果真的是这个意思,那就是严重的错误了。略微读书,就知道,《淮南万毕术》不是刘安自己写的,而是他门下的那些方士和术士们写的。在任何时候,刘安都不会自称《淮南万毕术》是自己写的。同时,需要注意一下,这个《淮南万毕术》其实就是当年的方士术士们旁门左道的一个集子罢了,因为真正的文化价值微乎其微,所以早就失传了。咱们现在能够看到的“只言片语”,不过是其它书籍当中刊载的一些,又重新整理了一下罢了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《淮南万毕术》没有公开出版的书籍问世。刘一旦小朋友手里边拿着的那本,河南卫视的编导们不妨说一说,是买来的书籍,还是自己打印出来,装订一下的呢?对于《淮南万毕术》零散存世的一些内容,当下学术界认为的价值,也只有物理学上的一些价值。简而言之,就是看看古代的方士、术士们能够玩儿什么花样唬人罢了。
二十四节气里的春分,有哪些特别的习俗?
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由来、习俗及注意些什么